南京故宫为什么没有了(南京消失的宫殿)

   日期:2021-12-31     文章发布:文章发布    网络转载:生活号    
核心提示:南京故宫为什么没有了(南京消失的宫殿)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明故宫,可惜不是真正的故宫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只是“遗址公园”。南京明故宫,就像南京这座六朝古都一样,命运多舛,在华夏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如昙花一现。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现在能看到的“古迹”只有一些巨大的
移动站源标题:http://mip.818114.com/article/item-268631.html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明故宫,可惜不是真正的故宫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只是“遗址公园”。

南京明故宫,就像南京这座六朝古都一样,命运多舛,在华夏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如昙花一现。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现在能看到的“古迹”只有一些巨大的石柱础和部分石雕,对比南京保留下来的那段宏伟的明城墙,依然能够想象当年南京明故宫的奢华气势。

南京明故宫的命运伴随着明朝都城的变迁,从明太祖朱元璋建成宫殿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明朝皇帝在南京的宫城中只住了短暂的39年。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南京明故宫基本完工,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朱棣正式迁都北京,这座宫殿作为皇宫的使命完成。可见,南京历史上的“六朝”中影响力最大的明在南京的时间也很短暂。

明朝在南京建都时间不长,南京明故宫的建造时间却占了大部分,长达26年。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采纳大将冯国用的建议,认为金陵“龙蟠虎踞”,适宜建都,要先行攻取,公元1356年,占领南京,那个时候还叫集庆,朱元璋又为其改名应天府。十年后,在明朝还未建立的情况下,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朱元璋下令修建宫殿,于1367年1月17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并亲自祭祀山川之神,以求江山永固。

公元1368年,是为明洪武元年,大明王朝建立,朱元璋在应天府的宫殿中登基称帝,但是这个时候宫殿的修建还在持续,不断扩建附属建筑,太庙、陵寝、宫城、皇城等等。南京的宫城兴建动用了二十多万人,布局也是极为讲究的,由当时精通堪舆术的刘基规划设计,选择宫殿位置,原则就是“钟阜龙蟠”、“帝王之宅”,选择南京的风水宝地。

明朝二百多年时间里曾建造了三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南京明故宫、明中都皇宫、北京故宫。明中都位于朱元璋的家乡安徽凤阳,于洪武二年,即1369年开始兴建中都城,几乎和南京的宫城同时修建,造成的结果就是凤阳的工程影响了南京宫城的扩建,人力、财力无法满足工程需要。

于是,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朱元璋放弃了中都的营建计划,集中全力建南京的皇宫,不过那个时候凤阳的皇城和宫殿也建成了相当大的规模,不过也算是历史上最大的“皇家烂尾工程”,同样遗憾,明中都的大部分建筑也在几百年历史中被毁,目前仅存一小段城墙遗址。

南京故宫由皇城与宫城组成,合称皇宫,也叫紫禁城,皇城在外,宫城在内。当时的皇城面积大约6.53平方公里,宫城1.16平方公里,是中世纪时期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平面呈长方形,有高大的城墙,一般至少有四座城门,名字也和其它古城一样,称为午门、西华门、东华门、玄武门等;宫殿有乾清宫、坤宁宫、奉天殿、华盖殿等等。

南京故宫没有保留下来,但是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明中都和后来的北京故宫都可以说是南京明故宫的“复制品”,整体布局、建筑形制都以南京宫城为设计蓝本,建筑布局采用自南而北中轴线与全城轴线重合的模式,宫、城轴线合一,遵循礼制、呼应天象、顺应自然,即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风水学理论。

南京明故宫不仅影响了中都和北京故宫,就连韩国的景福宫、越南顺化的紫禁城、日本冲绳(琉球)的首里城等等,都是模仿其建筑布局和形制。明清两朝王公大臣的王府也都遵循这种建筑布局,只是规模相较于皇宫小了很多。

南京明故宫在朱棣迁都北京后就注定会走向没落,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用四年时间打败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攻陷南京的时候,宫殿起火,建文帝失踪。朱棣即位,四年后下旨在自己的大本营北京营建宫殿,历时十四年建成,1421年正月初一,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没有被烧毁的宫殿派皇族和内臣管理。

此后的二百多年间,南京故宫基本安然无恙,直到明代末期,王朝衰落,宫城缺少修缮,大部分宫殿损毁,到清朝建立,在战火中南京故宫遭到极大破坏。毁坏最严重的还是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占领大半个中国后建都南京,拆毁了明故宫的宫殿和宫墙,利用拆下的石料和砖瓦重新选址修建宫殿,清同治三年(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的湘军攻破南京,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进城后也放火、屠城,至此,南京明故宫彻底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只留给我们一堆雕刻精美的“石头”。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我:行者老张

【作者简介】:行者老张,摩旅爱好者,当代徐霞客,用脚步丈量地球,随时分享旅途见闻。欢迎、点赞、评论,不吝赐教!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留言删除
 
 
更多>同类动态

同类新闻
最新资讯
最新发布
最受欢迎
网站首页  |  黄页  |  联系方式  |  信息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API推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000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