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7日,一向水火不相容的分类信息两大巨头赶集网和58同城宣布合并,58同城以4.122亿美元现金和3400万份58股票的代价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这充分验证了营销界的一句真理: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58与赶集的发展与竞争整整持续了10年,在这10年里两大品牌在竞争中共同推动了分类信息平台在中国的发展,也一直是以针尖对麦芒的宿敌形象为众人所周知。而当两大巨头竞争冲突到最激烈的时候,解决冲突的方案却也是最戏剧化的方式。继优酷土豆,和滴滴打的之后,又一对你死我活的对手选择了携手共进之路。
当然,所有人的第一个疑问是,为什么会合并,尤其是对于在份额和影响力上都稍稍领先的58同城来说。而58同城董事长姚劲波的说法是:“合并这件事已经有一年多了,基本上是我们在追求赶集..
作为分类信息平台率先在美国上市并获得腾讯战略注资的58同城,为什么最终会以如此巨大的代价收购赶集网的股份,为什么赶集网会成为58同城董事长姚劲波眼里最难啃的竞争对手呢?
【洞察用户冲突,推动赶集发展】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这注定了任何品牌的成长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技术的进步、竞争的加剧、用户习惯的改变、管理的失控等诸多内外因素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品牌陷入阶段性的发展瓶颈,这对于营销而言是一种常态。
而那些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品牌,会不间断的洞察用户生活中那些尚未被解决的冲突,并通过强有力的品牌活动激活冲突形成新需求,进而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以满足这些需求。因为新的冲突就是一次新的机会,就是品牌突破瓶颈再次成长的新入口。
【赶集网的困惑和突围】
赶集网自2005年创办,经过几年的发展,他们提供的服务已经覆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房屋租售、二手物品、招聘求职、车辆买卖、宠物票务、教育培训、同城活动及交友、本地生活及商务服务等信息。
随着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市场获得用户认可的基础下,赶集网开始了扩张,在全国343个主要城市逐步开通了分站。
但是在扩张的同时,赶集网也感受到了发展的压力。一方面,由于极易被模仿和抄袭,在北京、上海等传统优势市场,赶集网遭遇58同城、百姓网等同类网站的分流,成长进入瓶颈状态;另一方面,分站的扩张也让赶集网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据专业机构统计,截止2010年全国有接近3000家区域性的分类信息网,由于这些地头蛇的阻击,兼之赶集网品牌势能的不足,扩张不仅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流量增长,反而不断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一、赶集的困惑在缜密调研和企业沟通之后,认为赶集网在推广上面临着两大关键困惑:
1、赶集网是分类信息网,但分类信息网这一概念在中国并没有很好的认知基础。在和用户沟通过程中,大多数现有用户能感知的赶集网是一项项业务的存在,如买卖二手货的、找宠物、找搬家的等等。而对于很多潜在用户,他们对于分类信息网的概念基本上是一问三不知。在网站概念认知基础极低的情况下,如何让更多用户知道并了解分类信息网一直是赶集网思考的问题。
2、大多数成功的网站一般都有着用户高频需求的核心业务,如新浪的新闻、腾讯的QQ、淘宝的购物等等,围绕着这些高频需求展开传播推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赶集网恰恰相反,赶集网有很多的业务,不过其每一个业务对用户而言都是相对低频的,用户不可能天天在赶集上买卖二手货,也不可能定期上去找二手房、找宠物。缺少核心的高频需求业务应该如何有效推广品牌,也一直是企业高层的困惑。
正是由于这些思考与困惑,赶集网在之前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启动品牌传播,同时由于这种网站的门槛低较易复制,这导致了大量竞争对手开始复制赶集网并不断分流用户,赶集网的发展由此受到制约,如何在近3000家同类型网站中迅速突围成为赶集网战略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于互联网行业,技术其实永远不是构建竞争门槛的防火墙,只有足够的用户乃至是绝对优势的用户量才可能突破竞争。对于分类信息平台也同样如此,从2005年到2010年分类信息从技术层面已经没有门槛可言,赶集网虽然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但这种优势在产品层面已经几乎可以忽略。
因此,赶集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更多的新增用户,用绝对的用户量来突破同质化竞争。当我们洞察了用户的冲突,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通过传播激活用户冲突,在竞争对手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率先启动传播,抢占并引导新增用户使用赶集网。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是谁其实并不重要,因为用户并不关心你是谁,但你能干什么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有很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当初苹果推出ipad,众多营销专家纷纷质疑,对于苹果推出一个没有定位的产品表示不看好,但消费者很简单,口袋里的银子就是投票器,ipad是什么有啥重要的,关键是ipad好用,能解决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