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大讲堂》栏目)为什么发现和别人穿了相同的衣服会感到尴尬,从“赶流行”到“怕撞衫”,是什么发生了改变?为什么中国游客到日本会哄抢马桶盖?为什么我们要改变人口政策,全面放开二胎?这些都和供给侧改革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供给侧改革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要之举?个人、企业、甚至国家如何从供给侧改革中把握发展机会?《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知名经济学家贾康为您深度解读。
需求和供给是经济中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政府的调控职能在于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过去,经验较丰富、较成熟的是总量型的“需求管理”,以抽紧或放松银根、对总需求刺激或抑制实施“反周期”操作。
被人们长期忽视的是供给管理,其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定向调控的结构性特征十分明显,理性掌握的难度也比需求管理大得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供给体系质量、效率提升的方针,体现我国经济工作思路和宏观调控指导思想上的新思维。
在《中国经济大讲堂》的演讲中,著名经济学家贾康从供给侧的五个要素——劳动力、土地和土地代表的自然资源、资金、科技创新、制度管理进行逐一剖析,系统全面阐述了我们为什么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以及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
贾康认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不是要五大要素等量齐观,而是要在前三项要素普遍进入下行期的情况下,调动后两项要素的巨大潜力,来对冲前三项要素的下行造成的影响。
“在具体现实生活中间,我们从人的角度上感受到的所谓支撑力的下滑,这些年是非常明显的,过去大家都知道比较优势概念之下,中国是劳动力成本低廉,但是这几年可能各位都耳熟能详,首先从珠三角开始以后遍及整个的国内市场出现的是民工荒、招工难、用工贵,那么逼得我们珠三角必须考虑腾笼换鸟。
那么从地的视角来看,未来的这个几十年内粗粗地估算还有四亿人要从农村转入城镇来成为城镇的市民,这种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间征地拆迁补偿成本越来越高,像北京前些年就知道已经抬到了城乡结合部如果要征一平米的地要1比5,你必须给出5倍面积的商品房这个事情才能摆平,那么我估计这两年来这样的一个成本又抬得更高了一些。不处理好国土开发过程中间怎么样克服成本越抬越高制约这个问题的话,我们的发展之路同样也可能就此被憋住。
钱的这个角度,这些年普遍的评价是中国现在已经不缺钱,不光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显著,国库这方面可动用的资金比过去充裕了,民间资本已经雄厚起来。但是很遗憾,普遍的反映是说现在手上有雄厚财力的金主普遍碰到了一个困扰,就是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
这种人、地、钱,它们在原来的动力支撑方面体现出的比较优势,现在都在离我们远去,我们必须意识到别无选择,新的劳动力、土地和资金要匹配上后两项的这个供给侧要素的组合,是我们要打主意的主要方面。”
那么,供给侧改革应该聚焦在哪些方面呢?贾康也从五个要素逐一进行了解读。
首先,以放开二孩为标志,中国的人口政策已经进行了调整,那么下一步应该是什么走向呢?贾康在《中国经济大讲堂》的演讲中首先列举了其他国家的一些促进人口生育的政策。
而针对我国放开二孩后,人口并没有明显增长,贾康认为,中国的人口政策还需要继续与时俱进,做出优化调整。
在土地方面如何加强供给侧的建设呢?贾康认为,在土地实际上带有自然垄断特征的情况之下,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上,总体一定是供不应求,要缓解这个矛盾,现在非常突出的就是房产税,或者现在中央所说的房地产税改革。
直接税是走向现代社会必须匹配的现代税制的要素,它是按照支付能力原则适当地抽肥补瘦,向有多套房、有豪宅的家庭多征税,去加快保障房建设,增加低收入阶层的社会福利,会使社会更加和谐。
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小微金融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情况下,金融创新则必须结合着政策性融资来打造合理的可持续机制。
前三项要素要匹配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全要素生产率来形成有效供给体系。
提到科技创新,贾康特别强调,最为重要的是尊重科研规律,形成有高效创新能力的科研机构和团队。“在实际生活中间,我们的管理部门很容易走到一种偏向的状态,就是把官本位行政化的这些东西套用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识分子群体这边,他们用这种方式美其名曰加强管理,实际是违背了科研规律的。因为管理公职人员、管理公务员和管理我们的科研创新团队,管理产学研结合一线上的做科研课题的知识分子,不可能是一套规则”。
在制度创新方面,贾康提到了今年的大部制改革。“政府做的大部制的改革迈出了前所未有的步伐,所谓“拆香火”很形象的是这个大部制改革里面涉及到的,林立的各个部门机构能合并的合并,职能要理顺,真正体现政府它在这个管理方面的理性水平。政府方面是正面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而且有权必有责,跟上问责机制,企业里面就是负面清单,法无禁止即可为,让企业进入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这样一个创新境界。我们的科研创新团队可以放开手脚,在这方面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这就是激发供给这一侧的潜力。”
在讲到教育体制改革时,贾康提到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如何破解,还是必须抓住基础性制度层面的建设,简单的管理方式的改进是不能奏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