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5年,和一些朋友的差距已经非常明显了,焦虑有一点,但更多的是痛心,5年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没有交代地过去了。
但是还好,自己的心智一直在成长,回头看5年前的自己,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和那个迷茫的年轻人好好聊上几天,希望能提前几年打开他的某些认知,本文的内容,肯定是我要对他说的话。
如果没有觉知和反思,人会被困在自己固有的心智模式中,同理,人若没有觉知和反思,也容易被困在固有的个人商业模式中,在一个明显没有前途的行业和岗位呆了10年、20年,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还好,我没有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一、什么是个人商业模式?
在商业社会,人是怎么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答案是:交换。
所谓个人商业模式,就是个人如何参与社会交换的模式,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个人商业模式=A行业+B交换模式。
马云
二、优化个人商业模式——行业。
“行业”这个变量从宏观上定义了交换的规模,行业的本质是“社会需求”,不同的行业相当于不同的鱼塘,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鱼塘中。
男怕入错行,说的就是如果你选择了错误的鱼塘,那么,一开始就决定了你肯定长不大,或者费力不讨好,而错误的标准,可能是你选择的鱼塘正在萎缩,可能是你选择了自己没有竞争力的鱼塘,也可能是你选择了成功概率极小的领域等。
2008年,传统零售年交易额为1000亿左右,国美、苏宁为代表的等大卖场交易额为1000亿,同时期的淘宝,年交易额也为1000亿左右,处在那个时间点的人很难看清到底哪种商业模式是代表未来的,但仅仅4年之后,2012年,淘宝交易额突破一万亿,国美苏宁增长开始变得缓慢,而传统零售开始负增长。
阿里巴巴的战略参谋长曾鸣教授管这叫“三浪并发”的现象,即同时存在1.0、2.0、3.0三种商业物种,这在中国相当普遍。
要改进自己的个人商业模式,首先要着眼于变量A行业,对行业的选择虽然短期来看可能收入、能力、机会等方面的差异不大,但长期来看,不同的行业可能是天壤之别,梁宁说,穷人就是眼睛里只能看到自己作为一个“点”的收益,而看不到“点”背后的“线面体”,我们作为一个“点”,在选择行业时,首先要判断的是这个“点”背后的“经济体”在未来的成长性。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
三、优化个人商业模式——交换模式。
上世界80年代,在大家每个月只有100多块钱工资的时候,娃哈哈的宗庆后就做到了年营业额过亿,这就是不同交换模式之间的差别。
男怕入错行,是针对“行业”这个变量来说的,只说了一半,决定个人命运的另一半——交换模式——却很少有人说起。
从你拿什么参与社会交换?从交易标的的角度来看,交换模式一共有四种,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对号入座:
1、时间。
处于这种交换模式中的人,收入的天花板是最低的,月收入在0——1万,司机、保安、收费站的收费员等等岗位都属于这个模式,他门用时间换钱,他们工作的可替代性比较高,大量竞争者压低了各自的收益,所以,虽然他们可能是最辛苦的一群人,但收益却也是最低的一群人。
这个阶段也是绝大多数人必经的一个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如果停止成长,就可能永远留在这个模式里。
2、技术。
老师、医生、顾问、工程师是这种交换模式的典型,月收入在5000——3万,他们的工作技术含量比较高,能够替代的人没有第一种交易模式那么多,这是为什么同样是出卖时间换钱,他们能有更高收益的核心原因。
社会财富的分配,从来不是按照你的能力来分配的,而是按照你服务了多少人来分配的。
3、资源。
商业是一个通过交易相互配合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的价值越大,所获得的收益也会越多,掌握资源的人的作用在于他们能够以很低的时间成本、信任成本衔接上下游之间的链条,例如,一个在行业里深耕多年资源丰富的人,他一个电话就能给自己服务的公司找到最好的上下游合作者,这就是资源拥有者门的价值。
我认识的人中,有些人做销售,10年之后还是个销售,有人做销售,3年时间就能积累一大批资源,升级自己的商业模式,在一线城市买车买房,这中间最大的差别首先是认知,其次是格局,最后才是所谓的情商。
4、产品。
用产品直接面对客户,收入的天花板有多高,很多时候取决于当事人有多大的本事,前面提到的宗庆后是这样的人,大街上开餐馆自负盈亏的老板也是这样的人,所以,很多做生意的可能很不起眼,但一年却能赚几十甚至上百万,而坐办公室的白领却还在憧憬着月入过万。
中国最贵的咨询顾问刘润老师说,富人就是那些能够从时间中提炼出产品的人,通产品参与交换,才是突破时间有限这个刚性约束的最好办法。
如果你还是没有理清思路,请关注之后的文章,我将从产品端和销售端来看创业和个人发展的基本逻辑。
我是吴光于,我在深圳创业一线,分享思维精进和网络营销方面的干货,我邀请你和我一起成长,一起打造万里挑一和受用终生的学习力、思考力、文案写作能力和网络营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