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散文名篇(关于元宵节的经典文章)

   日期:2022-05-03     文章发布:文章发布    网络转载:生活号    
核心提示:“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元宵夜,满城繁华,霓虹闪烁,彩灯摇曳,大街上人潮如织,赏花灯、观画展、猜灯谜、看舞狮……热闹非凡。 圆月当空,红灯高挂,仿佛千百年来一直如此璀璨。我不由得想起童年的元宵节,那时没有现在这流光溢彩、灿烂繁华的灯火,却有让人一生难忘的回忆。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僻远的小山村,元宵节是春节里最让人期盼的节日,吃元宵、点红灯、放烟花,好玩的事情多得很。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
移动站源标题:http://mip.818114.com/news/item-211228.html

“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元宵夜,满城繁华,霓虹闪烁,彩灯摇曳,大街上人潮如织,赏花灯、观画展、猜灯谜、看舞狮……热闹非凡。

圆月当空,红灯高挂,仿佛千百年来一直如此璀璨。我不由得想起童年的元宵节,那时没有现在这流光溢彩、灿烂繁华的灯火,却有让人一生难忘的回忆。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僻远的小山村,元宵节是春节里最让人期盼的节日,吃元宵、点红灯、放烟花,好玩的事情多得很。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元宵节傍晚要送灯,母亲从菜窖拿出几个粗细均匀的萝卜,切成五六厘米长,中间掏出一个窝,用火柴或小木棒缠上棉花做灯芯,把它插在碗内,浇上两勺豆油,一个萝卜灯便做成了,很快十几个萝卜灯便摆满案板。临近傍晚,父亲拿着萝卜灯去祖坟送灯,说是去给祖辈们报平安,祈求祖上神灵保佑家人健康平安。父亲走后,母亲则带着孩子们在家里家外送灯。十几个萝卜灯一起点燃,母亲端起一盏灯喊来孩子们,在眼前和全身照一照,并念叨着:“照照眼儿不害眼,照照孩儿不害病。”孩子们不管信不信,灵不灵,只管嘻嘻哈哈地围着母亲转一圈。我拿了一盏灯送到离家稍远的井台,天渐渐要黑了,胆小的我是男子汉只能硬着头皮去,找个背风处踩个雪窝放上点着的萝卜灯,我心惊胆战地撒腿往家跑。我气喘吁吁地跑回家,继续去道口、猪圈、牛棚、鸡舍送灯,母亲则给粮仓粮囤和灶台送灯,每送一处母亲还念念有词:“照照粮囤粮满仓!照照畜圈多牛羊!照照庭院家兴旺……”母亲说,每个地方都有神灵驻守,送灯是祈求神灵保佑。

夜色已黑,家家院中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点亮了平时静默的山村。小伙伴们提着纸扎的花灯挨家串门玩耍,那花花绿绿的纸灯笼里跳动的火苗,就像孩子们隐藏不住的欢笑。赶上谁家放烟花,邻居们都会凑在一起围观,大人孩子们欢呼雀跃,小山村在绚烂的烟花中充满了欢笑。此时,山下矿区的烟花开始此起彼伏,伙伴们提着灯笼跑到后山顶,绚烂多姿的烟花让夜空变得璀璨夺目,忍不住大声呼喊。

烟花渐少,我们的小手小脸冻僵了,便提着纸灯笼往家里跑,这时屋子里串门的乡亲们正聚在热炕头上聊天看电视,老人们不时说起曾经在关里大村庄里舞龙狮、扭秧歌、踩高跷、闹元宵的盛景,他们侃侃而谈,眉飞色舞,激情飞扬,让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们心驰神往。夜渐渐深了,人们散去,沐浴着皎洁的月光,看着夜空中高高的红灯笼,想着那些美好的愿望,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这是一个多么美好而难忘的夜晚,过了今夜,一切将归于平常,孩子们要开学了,大人们开始迎接春光,准备新一年的春耕。

童年的元宵灯火,充满了无限向往,而现在,每逢元宵节,买上一堆五花八门的工艺电子灯和红灯笼,走过场一样放在楼门口和屋里的角落,再也没有提着纸灯笼串门和做萝卜灯送灯的乐趣了。如今已经看惯了扭秧歌、踩高跷,看厌了满街的花灯和气派繁华的大红灯笼,孩子们甚至搞不清元宵节送灯、赏灯的意义,再绚丽的灯火也只道是寻常。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时过境迁,旧俗渐远,父母故去,伙伴们各奔东西,童年的元宵灯火已变成遥远的回忆,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快乐却来得那么简单,一盏红灯仿佛就是一生最温暖的回忆。

作者简介:

张西武,长白山下,鸭绿江畔,一名社会底层的普通打工者,业余爱好写作,于微茫尘世间,用一颗朴实的心灵,撷取平凡生活的点滴,用文字感悟生命、疗愈心灵、激励人生、逐梦前行。临江市作家协会会员,白山市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国内报刊。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留言删除
 
 
更多>同类行业

同类新闻
最新资讯
最新发布
最受欢迎
网站首页  |  黄页  |  联系方式  |  信息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API推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000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