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是23时至01时.一、子时的介绍:我国古代将天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成、亥十二个时辰,其中子时也被叫做子夜或午夜,是十二时辰中的第一个时辰,也是一天中距离太阳最远的时段。古...,以下是对"子时是什么时候"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 1、什么时候为子时
- 2、子时是什么时候
- 3、子时是什么时候几点
- 4、子时代表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为子时
子时是23时至01时.
一、子时的介绍:
我国古代将天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成、亥十二个时辰,其中子时也被叫做子夜或午夜,是十二时辰中的第一个时辰,也是一天中距离太阳最远的时段。古人认为这个时间段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也是老鼠繁殖、偷粮等活动最频繁的时期,所以将鼠与子时对应,也称子时为子鼠。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两个小时。
二、十二时辰表:
1、子时:(23时至01时)。
2、丑时:(01时至03时)。
3、寅时:(03时至05时)。
4、卯时:(05时至07时)。
5、辰时:(07时至09时)。
6、巳时:(09时至11时)。
7、午时:(11时至13时)。
8、未时:(13时至15时)。
9、申时:(15时至17时)。
10、酉时:(17时至19时)。
11、戌时:(19时至21时)。
12、亥时:(21时至23时)。
李淳风在唐朝制定《麟德历》时,就在《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0点(24点)点,为一日之始。
子时是什么时候
时间是晚上11点到0点59分。
现代生活中,时间的记录单位是“每一分钟”。但是在中国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很中国化,就是十二地支。
在古代,劳动人民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期,每个时期称为一小时。
时间指的是晚上11点到凌晨0点59分,丑时指的是凌晨1点到2点59分,印石指的是凌晨3点到4点59分,石矛指的是早上5点到6点59分,陈石指的是早上7点到8点59分,九时指的是早上9点到10点59分。
正午指中午11点至12点59分,不合时宜指下午1点至2点59分,申时指下午3点至4点59分,酉指下午5点至6点59分,子夜指晚上7点至8点59分,石海指晚上9点至10点59分。所以现在是晚上11点到0点59分。
古代有子夜、子夜、子夜、子夜、子夜、子夜、单薇、未央等别称。也就是23:00到1:00,12:00最初是古人根据太阳一日来去的自然规律,天空的变化以及他们的日常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在世界上创造出来的。十二点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悠久。它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子时是什么时候几点
子时指23时至1时,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
相关说明
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23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晚24点以前为前一日,晚24点以后为次日。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研究中国历法的人都很清楚,子时是自古以来是在0点(24点)换日的。
李淳风在唐朝制定《麟德历》时,就在《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0点(24点)点,为一日之始。
子时代表什么时候
子时是一天的开始。
子时指一天中离太阳最远的时段,即23:00~01:00,正子时为午夜24:00,相对于正午时中午12:00。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一年之中,冬至所在月,称子月,即夏历十一月。但周朝历法以子月为正月、元月、一月,但《史记》中只换算月份为夏历,年号不变换。
子时是指内丹术大小周天功法中,可以开始起火的时机,又称冬至。所以用十二地支中的子时,因为子时是六阳时(子、丑、寅、卯、辰、巳)的开始.所以《类经图翼》上说:"子者阳生之初。"冬至也是指这个意思,如《通讳·孝经援神契》上说:"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阳始至称为一阳生,或一阳来复,在《易经》卦象上则用复卦来表示。因为复卦上五爻是阴"-,而初爻(最下一爻)已成为阳"一".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00-24:59)。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午夜11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在午夜11时以前为前一日,午夜11时以后为次日。鼠在这时间最活跃[1]。
早子时与夜子时("早子时(也称'子初时')"和"夜子时(也称'子正时')")的出处。
研究中国历法的人都很清楚,子时是自古以来也是在中间换日的。
李淳风在唐朝制定《麟德历》时,就在《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子时的中点,即零时(二十四)点,为一日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