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是全球性问题 各国诈骗技术千奇百样

   日期:2021-01-27     文章发布:文章发布    网络转载:生活号    
核心提示:近段时间以来,各大新闻的头版头条都在报道这电信诈骗的问题。如今,电信诈骗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不仅在中国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都出现了电信诈骗的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因电话诈骗遭受的损失达40亿美元。
移动站源标题:http://mip.818114.com/news/item-6323.html

  近段时间以来,各大新闻的头版头条都在报道这电信诈骗的问题。如今,电信诈骗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不仅在中国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都出现了电信诈骗的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因电话诈骗遭受的损失达40亿美元。

  电信诈骗是全球性问题

  一个声称是国税局人员的严肃声音通过电话报出一系列身份、税务资料等信息,要求受话人必须在半个小时内按照特定转账指令赶紧把“税款”补齐,否则将难逃牢狱之灾。这个情形是不是很有熟悉的既视感?事实上,这并不是我们在国内“日常”接到的诈骗电话,而是美国近两年来盛行的税务诈骗。

  2015年,联邦机构破获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桩冒充税务部门的诈骗案,当时统计,这个诈骗集团自2013年以来已使3000多人被骗受害,诈骗金额超过1500万美元。美国哈里斯民意调查(Harris Poll)的调查显示,2015年,11%的受访者因电话诈骗遭受资金损失,这一比例比2014年增长了53%。调查估计,2015年,美国用户共损失了74亿美元。

  在日本这个老龄化程度高的社会,针对老年人的“喂喂,是我”诈骗则更为流行。骗子一上来就喊出“喂喂,是我”,然后声称是老人的儿子,遇到了交通事故等麻烦,要求立即汇钱“摆平”风波。在日本,骗子每年通过这种手段诈骗到的金额都高达上百亿日元。

  而在“弹丸之地”新加坡,声称有来自国外的快递包裹需要支付费用则是当下最盛行的电话诈骗方式,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根据新加坡警方披露,仅在今年3月到6月初这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新加坡电话诈骗的犯罪金额就已超过了400万新元。

  根据反电信诈骗行业组织——通信欺诈管理协会(CFCA)统计,全球因电话诈骗遭受的损失达40亿美元。其中北美、西欧是“重灾区”,可见,越是电信普及程度高的地区电信诈骗案件就越高发。

  法律法规随骗术一起升级

  电话的发源地美国,同样是最早遇到电信诈骗的国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盗用电话线路成为第一种电话诈骗的形式,但这种形式只对电信运营商产生影响,并不针对电话用户,并且对电信运营商的收入影响也不算巨大。而到了1983年,一项电信诈骗引发的38.2万美元的保险理赔案标志着电话诈骗开始走向危害巨大。

  此后,随着电信业务日渐深入人们生活以及电信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虚假营销、响一声电话等电信诈骗的花样也随之层出不穷。

  为了打击电信诈骗,各国相继出台了各项法律法规。美国国会继1991年通过《电话消费者保护法》后,又在2003年通过了《控制非自愿色情和推销侵扰法》,并设置了一个“谢绝来电名单”(Do Not Call list),由联邦贸易委员会和联邦通信委员会共同负责实施。民众只要在谢绝来电名单上登记,就可免受电话营销的骚扰。

  英国的“电话偏好服务”(TPS)或“企业电话偏好服务”(C-TPS),澳大利亚的“电话号码保护”服务和印度“SMS GupShup”的网站上设置禁拨电话名单(Do Not Call lists)都旨在帮助通信用户免遭电话营销骚扰和诈骗。

  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近年来,电话营销类诈骗势头已渐被遏制,但不法分子又有了税务诈骗和“喂喂,是我”诈骗等新骗术。为此,各国监管机构也在不断提出新的监管要求。

  针对电话诈骗多来自境外的情况,2015年,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办公室要求,各电信运营商必须在移动电话的来电显示中加入“+”号,作为所有源自香港境外来电的字头,即使有关来电号码假冒为本地电话号码,“来电显示”亦会显示“+”号。该“+”号可让市民通过“来电显示”识别源自香港境外的来电。市民如接到这类来电,应提防来电者可能使用伪冒身份。市民如决定接听电话,必须保持警觉,慎防可能遇上通信信息诈骗。

  近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敦促主要的美国电话公司采取措施免费为消费者提供自动呼叫电话(robocalls)的拦截技术。所谓自动呼叫电话又称预录电话,就是以推销或散播谣言为目的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频繁骚扰手机用户的一种自动呼叫技术。AT&T、苹果、谷歌、Verizon等美国通信领域巨头,联手组成“反自动呼叫电话打击行动组”,开发主叫号码ID识别技术,来屏蔽那些假号码拨出的电话。

  诈骗犯罪背后藏着贼

  不管是美国的税务诈骗,还是英国的养老金诈骗,近年来盛行的电信诈骗犯罪越来越弱化技术手段,而更注重“精准打击”。正如处理美国税务诈骗案的财政部调查人员蒂莫西·卡默斯所说,“他们掌握只有国内税收署才知道的关于你的信息”。如今的电信诈骗案背后最大的元凶其实是个“贼”——身份窃贼。

  为了打击身份窃贼,很多国家都重视推行个人信息保护法。

  1995年欧盟制定了个人数据保护指令,此后几年间相继通过了《电子通讯数据保护指令》、《私有数据保密法》、《网上个人隐私权保护的一般原则》、《关于在欧盟内部处理和自由流动个人数据的个人保护规章》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措施,建立了一整套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

  在美国也制定了《电子通讯隐私法》、《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反未经请求电子邮件法》、《反垃圾邮件法》等法律,以保护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针对企业泄露公民信息的行为,美国的处罚也非常严厉。2015年4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向AT&T开出一张数额为2500万美元的创纪录罚单,旨在惩罚AT&T泄露近28万名客户个人信息行为。FCC发现,AT&T位于墨西哥等地的三处呼叫中心的多名员工,通过非法手段访问了公司多达28万名客户信息,并将与这些个人账户相关联的信息,比如客户名称、社会保障号码的后四位数出售给了第三方。

  有网友认为:“我认为三大运营商是完全有能力提供电信诈骗监控预警能力的。”但是,如果真是这,那么就不会出现“徐玉玉”的悲剧事件了。到底如何能真正的遏制电信诈骗事件的发生,这已然成为了国际化的焦点问题之一了。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留言删除
 
 
更多>同类行业

同类新闻
最新资讯
最新发布
最受欢迎
网站首页  |  黄页  |  联系方式  |  信息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API推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00095号